珠江时报讯(记者/彭美慈摄影报道)近日,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奖公布,南海有8个项目获奖,数量占全市半壁江山,获奖项目集中在生物医药、新材料、智能制造等新兴起的产业领域,彰显了南海科学技术创新的力量。
近年来,南海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的策略,企业自主创新结出丰硕成果;筑巢引凤,一批创新平台拔地而起,焕发属于南海创新发展的无穷活力。如今,南海一批传统企业“老树发新枝”,一批新兴起的产业“潮头竞风流”,创新驱动、数智赋能,正成为推动南海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产业集群再造,助推高水平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2021年度广东省科技奖榜单上,南企精铟海洋获得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作为一家只有100多人的中小企业,精铟海洋研发出首套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海洋钻井平台升降系统、创下国内多个“最”的海上风电安装运维平台。
本次南海获奖的生物医药领域项目,有着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南企一方制药牵头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体系建立与关键技术创新应用”项目,不仅形成了“国家引领、企业为主”的中药配方颗粒国家标准研究制定模式,企业的配方颗粒产品还在国内数万家医疗机构得到普遍应用。
智能制造、生物医药……近年来,南海围绕“两高四新”现代产业,有明确的目的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培育高质量项目、打造创新生态,一批新兴起的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实现“引进团队、带动产业、培育新增长点的链式效应”,为全面打造现代化活力新南海贡献力量。
目前,南海通过人才团队计划吸引了周成虎、杜如虚等院士级别专家10名,安昕、贺云波、王凡等国家级人才48名,同时还产出了一大批科技成果,落地团队企业累计认定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92个,获评率34.3%;累计获得专利授权2526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674件。
瑞洲科技的智能切割机是隔离衣、防护服生产供应链中的重要设备。3月下旬,为了服务和助力上海方舱医院建设,瑞洲科技全力以赴,为医院的纸板床生产提供智能切割机。
“针对客户提出的自动识别皮料瑕疵的需求,传统切割机切割效率低,无法应对柔性制造产能的需求。”从不脱离研发一线,坚持创新实现数字转型是瑞洲科技的特色。瑞洲科技董事长郭华忠带领团队研发了瑞洲AI人工智能扫描仪,可帮助服装企业在生产时迅速“找”到皮料上的瑕疵,同时提高皮料的使用率。目前,公司已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数控皮革切割机、数控切割机及设计、排版、算料软件等产品,填补了中国多项技术空白。
目前,南海有4038家规上工业公司、2954家高新技术企业、432家专精特新企业。今年3月,南海高规格召开2022年企业家大会,发布了《佛山市南海区制造业高水平质量的发展三年行动计划》,从2022年到2024年,南海将投入不低于450亿元支持工业发展,划定不少于190平方公里工业用地红线,支持培育万家骨干企业高质量发展,带动全区工业经济规模突破万亿,实现工业经济数量、质量、结构“三跃升”。
同时,南海多个科技平台研究成果实现技术突破。2月,季华实验室先进遥感研究室进行了高集成度遥感时空谱信息同步获取设备搭载多旋翼无人机的飞行试验。4月,佛山(华南)新材料研究院材料测试中心顺利通过评审,获得国家检验检验测试的机构资质(CMA),将为电子信息、科技数码、生物医药等多个产业集群提供服务领域的测试。
展望未来,南海将多措并举激发全区科学技术创新活力,充分的利用财政扶持的撬动作用,降低企业研发投入成本,加大研发创新活动。同时开展“揭榜挂帅”科技攻关工作,支持战略性新兴起的产业重大创新、突破性研发技术活动及促进传统优势产业的自主创新,提高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力争今年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3%。